背娃救人,折射的是强烈的敬业责任。胥亦龙背着刚满3个月的孩子出来散步,途经医院急诊科,习惯性地进去看看,正好遇上一场生死大抢救。他忘了背上的孩子,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。是什么让胥亦龙“习惯性地进去看看”?是什么让他“忘了背上的孩子”?是可贵的敬业精神,更是医护人员所肩负的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。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,是公民的价值准则,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。无论对于医务工作者还是社会其他成员,都应当从胥亦龙的事迹中受到启发和感染,在爱岗敬业和勇担责任中实现人生价值。
背娃救人,彰显的是动人的大爱情怀。医者,非仁爱之士不可托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《大医精诚论》中说,凡大医治病,必当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,亦不得瞻前顾后,自虑吉凶。这就是我国传统医学历来倡导的救死扶伤、道济天下的医德。医学是一门温暖心灵的科学,较之于精湛的医术,让人们最温暖的正是医者仁心。胥亦龙“背娃救人”的事迹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反响,就在于其身上所彰显的医者仁心和大爱情怀。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当弘扬这样的医德,秉持这样的情怀。
背娃救人,展现的是高尚的奉献精神。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这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写照。从医17年来,胥亦龙没有石破天惊的豪言壮语,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行动,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工作,在平凡的岗位上,用汗水心血和高超的医术缔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。无论是爱岗敬业、业务精湛,还是心系患者、乐于助人,无一不是胥亦龙高尚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。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只要甘于奉献,干一行、爱一行,专一行、精一行,就一定能成就平凡工作的辉煌。
医者仁心犹如阳光雨露,可以驱散患者的恐惧,温暖患者的心,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支撑。“奶爸仁医”式的好医生值得全社会推崇和尊重。期待更多医务工作者秉承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精神,学习践行胥亦龙的仁心善举,上演更多类似的好故事,守望医者仁心、崇德向善的道德高地。(张华)
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[www.srxww.com]